亲爱的FLOWER,加入流式中文网,一起讨论,一起学习,享受更多福利吧!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加入流式中文网
×
2025年08月13日14:43,文昌发射场的长征五号乙再次划破长空,把又一批低轨互联网卫星送入轨道。火箭腾空的 8 分钟里,载荷要经历从 1 g 到 6 g 的剧烈超重,而卫星在轨后却进入几乎零重力的世界。地面上的我们为成功欢呼,却少有人意识到:人类一旦离开地球摇篮,身体里最忠诚的“守卫者”——免疫系统——会在极短时间内经历一场看不见的“失重风暴”。
过去几十年,航天员在轨 3 天到 1 年不等,都出现了共同症状:潜伏病毒(EBV、CMV、带状疱疹等)突然重激活,皮肤过敏、伤口难愈,甚至接种的疫苗效力下降。NASA 在 59 名航天员血液里测到 IL-1、IL-6、VEGF 等炎症因子显著升高,而抗病毒关键分子 IFN-γ 却明显降低。
但这些数据大多是“抽血-回家-测蛋白”的宏观结果,究竟哪一类免疫细胞最先叛变?多少小时开始?能否用药物堵住漏洞?一直是盲区。
于是,美国 Buck 衰老研究院联合康奈尔大学、NASA GeneLab、日本 JAXA 等 20 余家机构,设计了一个“极简”却“极快”的实验:
- 只模拟 25 小时的微重力(NASA 旋转壁式 RWV 生物反应器,15 rpm,低剪切环境);
- 只研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(PBMCs),但却是55648 个单细胞的转录组;
- 同步比较“静息”与“病毒感染模拟”两种状态:后者用 TLR7/8 激动剂 R848 刺激 9 小时,模拟 RNA 病毒入侵。
样本来自2名CMV阳性健康成人(36 岁男性、25 岁女性),后续又在6名 20–46 岁志愿者、10 只 ISS 在轨 33 天小鼠以及 4 名 Inspiration4 平民航天员的血样中交叉验证。
游客,本帖隐藏的内容需要积分高于 55 才可浏览,您当前积分为 0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