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
我个人猜测有以下原因:
1、解离造成的压力和损伤可能会使细胞变得脆弱,无法承受更长时间的过夜孵育,虽然刚解离时活性还好,但仍可能导致延迟发生的细胞死亡
2、BFA能抑制蛋白质从内质网转运至高尔基体,也能够诱导细胞凋亡,尤其是在应激细胞中
3、培养体系是否仍需优化?
建议:
1. 采集小鼠肺组织前,用PBS/EDTA或HBSS灌注,以尽可能清除血液。使用温和、优化的酶消化方案,有时候降低酶浓度或缩短消化时间也能获得成功。使用 DNase 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死细胞成团。消化后,使用细胞碎片去除试剂盒或密度梯度离心法(例如 OptiPrep)去除死细胞和碎片,然后再进行刺激。 刚解离制备成功的时候,测一下Annexin V/PI确认一下细胞活力,可能比单纯PI或其它死活染料更准确,更能发现一些早期凋亡现象,从而确定究竟是初期制备就出了问题还是后期培养、刺激时出了问题
另外,酶消化后保持所有试剂和样本均处于低温状态,以尽量减少细胞压力。
2. 对于过夜刺激,可以在最后4-6小时加入BFA,而不是全程18-24小时均用BFA。这样既 可以有效阻断细胞因子的分泌,又能最大程度地缩短毒性应激的持续时间。如果仍不太好,可考虑降低BFA浓度。
3、在过夜培养过程中原代细胞密度高一点可能会更好一些。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