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码
 加入流式中文网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查看: 13|回复: 0

冷凝集素介导的自免溶贫之发病机制到靶向疗法的全面解析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5 小时前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亲爱的FLOWER,加入流式中文网,一起讨论,一起学习,享受更多福利吧!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加入流式中文网

×
冷凝集素介导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(cAIHA)占所有自身免疫性溶血的25-30%,可分为原发性冷凝集素病(CAD)和继发性冷凝集素综合征(CAS)。

CAD是一种克隆性B细胞淋巴增殖性疾病,而CAS常继发于感染(如肺炎支原体、EB病毒)或恶性肿瘤。两者均通过经典补体通路介导溶血,但治疗策略差异显著。

免疫发病机制:冷凝集素的起源与补体激活的关键作用  
1、冷凝集素的分子特性  
- 85%的CAD患者冷凝集素由IGHV4-34基因编码,靶向红细胞I/i抗原(抗I占多数),效价中位数512(范围16-819200),最高报道达1.68亿。  
- 热振幅(TA)决定致病性:TA>28-30°C时,寒冷暴露即可引发凝集与补体活化。  

2、补体激活与溶血模式  
- 经典补体通路是核心:C1q结合抗原抗体复合物后,生成C3转化酶,导致C3b沉积于红细胞表面,引发肝内单核吞噬系统介导的血管外溶血(主要机制)。  
- 终末补体通路(MAC复合物)激活较少,但严重病例可出现血管内溶血(15%患者出现血红蛋白尿)。  

3、骨髓病理特征  
- 54例CAD患者骨髓活检显示,淋巴样浸润占骨小梁间区域的5-80%(中位10%),呈结节状B细胞聚集,与边缘区淋巴瘤(MZL)形态相似但无髓外病变。  
- 基因突变分析发现,69%患者存在KMT2D突变,31%存在CARD11突变,提示NF-κB通路异常激活。

冷凝集素性贫血与炎症的复杂交互
1、炎症对溶血的促进作用  
- 急性期反应(如感染、创伤)可升高补体蛋白水平(如C4),加剧溶血。40-70%的CAD患者感染后出现“反常溶血”。  
- C3a和C5a等过敏毒素释放与疲劳、血栓风险相关(CAD患者C4中位值0.07 g/L,低于正常范围0.13-0.32 g/L)。  

2、感染相关CAS的特殊性  
- 肺炎支原体感染后CAS中,抗I型IgM冷凝集素为多克隆;EB病毒则与抗i型IgG/IgM相关,溶血多呈自限性(4-6周缓解)。  

治疗进展:从B细胞靶向到补体精准调控
1、传统治疗的局限性  
- 糖皮质激素有效率<20%,脾切除术无效(因为肝脏是主要溶血场所)。  

2、B细胞靶向疗法  
- 利妥昔单抗单药:有效率约50%,中位缓解期11个月,但完全缓解(CR)罕见。  
- 联合化疗:  
  • 利妥昔单抗+氟达拉滨:总缓解率76%(CR 21%),中位缓解期66个月,但59%患者发生感染。  
  • 利妥昔单抗+苯达莫司汀:45例患者中71%缓解(CR 40%,部分缓解31%),32个月后90%仍维持缓解。  


3、补体抑制剂
- Sutimlimab(抗C1s单抗):  
  • III期临床试验(CARDINAL)显示,6周内血红蛋白中位数升高3.9 g/dL,所有输血依赖患者脱离输血,溶血标志物(胆红素、LDH)24小时内正常化。  

- Eculizumab(抗C5单抗):对血管内溶血有效,但无法阻断C3b介导的血管外溶血,适用场景有限。  
- Pegcetacoplan(C3抑制剂):早期试验显示对AIHA有效,需关注感染风险(目前未显著增加)。  

4、CAS的治疗策略  
  • 感染相关CAS以支持治疗为主,重症可短期使用补体抑制剂(证据有限)。恶性肿瘤相关CAS需针对原发病治疗。


目前,B细胞靶向与补体抑制的联合应用可能是最佳策略。例如,Sutimlimab快速控制溶血后序贯苯达莫司汀清除克隆性B细胞。此外,BTK抑制剂(如伊布替尼)的个案成功提示新靶点也有一定治疗潜力。随着补体药物研发加速,冷凝集素性贫血有望从“难治”迈向“可控”。

参考文献:Berentsen S. New Insights in the Pathogenesis and Therapy of Cold Agglutinin-Mediated 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. Front Immunol. 2020;11:590. Published 2020 Apr 7. doi:10.3389/fimmu.2020.00590
流式中文网FlowGuard®流式专用保存液,无需冻存,稳定保护各类流式样本,从容完成实验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加入流式中文网

本版积分规则 需要先绑定手机号

手机版|流式中文网 ( 浙ICP备17054466号-2 )

浙公网安备 33038202004217号

GMT+8, 2025-2-5 22:11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5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