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亲爱的FLOWER,加入流式中文网,一起讨论,一起学习,享受更多福利吧!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加入流式中文网
×
在推上,看到一个在英国的老外晒买到的OBIS激光器,说是要更换Fortessa上的激光器,我还以为他要自己换,于是好奇地问他怎么换,能否拍几张照片让我学习一下。
于是人家很快回复道:“no service agree man won't allow it!! It's pretty straightfwd though, trickiest bit is alignment!” 第一句话看得我累死,感觉是英国的俚语表达方式吧,究竟是指工程师不允许还是他们的流式检测中心不允许私自更换?总之应该是说只能工程师来换。后面那句我看懂了,是说换换很简单的啦,最难的其实是校准。这倒也是,流式细胞仪硬件的难点就在光路、液路、电路。
这里我就在想了,如果自己的流式细胞仪坏了,自己购买Coherent的激光器,然后让厂家工程师来更换,是否可行?成本上是否能降低?据说国外那些流式大牛经常自己改装来着,不知道真还是假。知情者来说说:)
--新闻分割线--
本周其实有一则新闻跟流式还是相关的,就是流式实验中经常检测的GFP、YFP、RFP等荧光蛋白的发明者、诺贝尔奖获得者钱永健先生的离世,这应该算是染料界的一大损失。为此转发默哀一下。
据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消息,该校华裔诺贝尔奖获得者钱永健(Roger Tsien)于8月24日在俄勒冈州去世,享年64岁。 据《圣地亚哥联合论坛报》当地时间8月31日报道,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校长透露,钱永健是在8月24日美国俄勒冈州的一条自行车道上去世,但具体原因还未确定。
钱永健1952年生于美国纽约,祖籍浙江杭州临安,是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堂侄。他是美国生物化学家,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、美国国家医学院院士、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,加州大学圣迭戈生物化学及化学系教授。2008年,凭借绿色荧光蛋白(GFP)的研究,钱永健与美国生物学家马丁·沙尔菲、日本有机化学家兼海洋生物学家下村修2名科学家共享该年的诺贝尔奖化学奖。
钱永健是当今生命科学集大成的科学家,几乎囊括所有生命科学领域大奖,也是唯一一位华人沃尔夫奖和诺贝尔奖“双得主”。
让钱永健获得诺奖的绿色荧光蛋白(GFP),是一种最早发现自水母身上的发光蛋白,如今已经被广泛使用于标志和指示生物体内的细胞活动。
绿色荧光蛋白最早是由下村修等人在1962年在一种学名Aequorea victoria的水母中发现。其基因所产生的蛋白质,在蓝色波长范围的光线激发下,会发出绿色萤光。这个发光的过程中还需要冷光蛋白质Aequorin的帮助,且这个冷光蛋白质与钙离子(Ca2 )可产生交互作用。
在生物学研究中,科学家们常常利用这种能自己发光的荧光分子来作为生物体的标记。将这种荧光分子通过化学方法挂在其他不可见的分子上,原来不可见的部分就变得可见了。生物学家一直利用这种标记方法,把原本透明的细胞或细胞器从黑暗的显微镜视场中“揪出来”。
传统的荧光分子在发光的同时,会产生具有毒性的氧自由基,导致被观察的细胞死亡,这叫做“光毒性”,因此,在绿色荧光蛋白发现以前,科学家们只能通过荧光标记来研究死亡细胞静态结构,而绿色荧光蛋白的光毒性非常弱,非常适合用于标记活细胞。
美籍华人钱永健系统地研究了绿色荧光蛋白的工作原理,并对它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化学改造,不但大大增强了它的发光效率,还发展出了红色、蓝色、黄色荧光蛋白,使得荧光蛋白真正成为了一个琳琅满目的工具箱,供生物学家们选用。目前生物实验室普遍使用的荧光蛋白,大部分是钱永健改造的变种。
|
|